Why we need best sellers?
【每日一思】我們需要暢銷書嗎?
和一位奧地利作家兼出版人R. 聊到出版與寫作的現象。
基本上,真正透過閱讀深刻思考的人不多。而能發揮思想影響的作家更少之又少。那麼,暢銷書是怎麼來的呢?是哪些人在看呢! 更重要的是,暢銷書存在的價值為何?它是對出版社有利,還是對讀者有益?
「真正有深度影響力的好書,能得到三千名讀者的迴響和認同,就算相當成功了….我無法相像,那些暢銷數十萬和百萬冊的書,讀者得到的是什麼!?」R. 說。
「娛樂啊。還有大眾的相互認同。」我笑答。
一定有很多人想知道,那些暢銷作家到底在想些什麼? 他們本人真和他們寫到書一樣值得閱讀嗎?
根據經驗調查,許多購買暢銷書的消費者,並未真的閱讀完該書,他們只是應景或被鼓勵地參與一項與書相關的活動罷了。
暢銷書到底扮演了什麽樣的腳色? 我們真的需要暢銷書嗎?
讀者如何選擇購買書呢?大部分都是照著各平臺所公佈出來的排行榜單。 出版的真正意義在哪兒? 作者當初寫作的動機在哪兒? 出版市場,最後服務了誰? 真正有獨立思考的閲讀者,和一般依賴排行榜單的書籍購買者,後者需求容易滿足,而前者的需求如何得到平衡呢?
我們討論很多關於「暢銷書」的問與答。 很確定的是,假設某類暢銷書的作家只是編輯力很強的資料收集高手,那麼購書者應該多屬懶惰的消費者吧! 我想。
Wealth and Sin
【一日一思】財富與原罪 – by 倪端 NiDuan
看了中國時報的『財富是選舉的原罪?』報導,内心有感。
談臺灣,就不得不談已經完全被『選舉文化』給污染操弄搞濫了的面向。選舉,讓所有愚蠢骯髒低賤和隱晦的事,一目了然浮上臺面。問題是,選舉背後必得靠金錢權力人脈的運作,才得以成勢,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全世界皆然。
財富是原罪嗎? 當然不是。『財富』二字,無所謂原罪問題,但和選舉挂了鈎就難逃清白和被清算的命運。尤其在現今,財富分配不均,再加上社會稅收與福利不完善的狀況下,大部分平民百姓面臨難找工作或努力為三餐打拼卻只得勉強溫飽,還得要背負債務之際,卻看著國家極大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把玩,這情景不叫人『仇富 』也難。
你問:『那富人就活該有罪嗎?』當然不是。
我想,全世界有權有錢如巴菲特和比爾蓋玆等人,得到的褒揚應該勝於貶抑吧。 爲什麽? 因爲他們懂得『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道理。他們雖為首富,卻時時不忘以各種公益活動捐贈財務,並積極為窮人發明改善生活品質的用品,用財富研究新的醫藥,以科技創新為人類尋求出路和遠景…..這些,讓人們體悟到『富人』的付出分享與慈善大愛。 對這樣的富人,能將心比心,和大衆站在一起,人們怎會排斥呢?
但爲何一個臺北市長選舉,候選人連勝文先生卻因出生權貴原因而被清算呢? 明白人都知道,如果不是因爲他的家族包袱,他不過就是一個極爲普通的候選人,我們當然也不會花那麽多篇幅去討論他。 但就因爲他姓連,一個出生在臺灣擁有財富權勢的家族後代成員,嗜血的媒體怎可能輕易放過如此肥美題材呢?!
也因爲選舉,連勝文先生剛好成了大家『仇富 』議題下的最大最為適合攻擊目標。大夥以各種揶揄挖底方式,將他定格為『依附權貴的公子哥兒』形象,又是為何?
如果你仔細想想,這些罪罰原本就不是衝著他個人來的,而是他背後那有錢有勢的家族。因為大衆已經清楚意識到,「權貴」與「財富」結合下可能帶來的殺傷力道,並質疑其父連戰先生多年來的政治角色和政經影響力,到底對臺灣這個社會做出了什麽樣的實質貢獻。
若非選舉,也許沒人太在乎有錢人是如何過生活、如何消費他家的錢財,只要他們和大衆一樣守法並合理繳稅就好。 又,如果過去連戰與其家族展現的社會形象,不只是在台陸穿梭的政經人物,或證券生技房產投資交易的大亨,而是對社會環境有直接回饋並時時關心付出的慈善家,可能大衆對連勝文先生即使以『權貴』身份參選,也不至於出手如此刻薄嚴厲,甚或多少為他留點情面吧。
歸根結底,大家在看的是,以有權有勢的富人如連戰家族,在過去幾十年來對於臺灣的用心程度和實質對話,到底展現了什麼樣的姿態? 他們在臺灣賺取積累的財富,是否也如巴菲特和比爾蓋玆等富人一樣對社會做出回饋貢獻呢?!
畢竟,社會大衆需要的是更多的同理心和公平正義。偏偏連家在這方面的耕耘少之又少。 如今面臨選舉,即便連先生父子做再多的政治承諾,都依舊啓人疑竇,被懷疑其用心與誠意而已。
人算真是不如天算。若早幾年前知道,要打這場選舉戰役,恐怕連家可以學學『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真諦,讓臺灣民衆感受到富人與大家同在一起的立場。如果過去做了耕耘,現在連勝文先生就不必想盡辦法洗刷權貴角色與躲避富人帶來的負擔了。
由此看來,財富當然是選舉的原罪啊。
(image via internet)
via 《倪端話端倪》
同時參考:
財富是選舉的原罪? ( Chinatimes 中國時報)
【一日一思】女企業家的人際關係~ by 倪端
【Q & A – 人際關係學】- Ni Duan
我認識一位優秀的女企業家,她對員工和朋友大方,但對自己家人苛刻小氣。
家人對她極不諒解,認為她所做,根本是為自己得到好名聲,只是沽名釣譽而已….家人都不想和她說話。
她非常痛苦地來找我,抱怨地說:「我這樣做,難道錯了嗎?」
我問她:「如果妳所做,無法讓妳開心,只帶給妳痛苦,妳認為問題出在哪裡?」
女企業家的行為,問題出在哪兒呢? 因為它違反人性,它不自然! 愛護他人是好事,但必須先愛自己善待家人,這是穩定心情、平衡關係的首要,不能本末倒置。否則成了矯情,對任何關係很難是真心誠意健全地付出。
~via 《倪端話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