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上帝,爲何從未出現?】
Essay【A boy died. Why his God never came?】 by 倪端 NiDuan
一個孩子死了。也讓我們看到這是什麽樣變態的社會!
『日月明功』案件爆發至今,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的過程,不禁要問:『這世間如此喪心病狂的人啊,是什麽改變創造了他們?』。
看看這些詭異的現象,多麽複雜的人性。想一想,我們大部分的人,到底是如何不思不考,毫無知覺地生活著?! 直到有一天,某些事件爆發了。直到有一天,一切都無法挽回了。才驚覺,我們在這個外表輕鬆友善的環境底下,那晦暗殘酷貪婪冷血的毒液,已經鋪天蓋地有如根莖葉脈潛入我們的神經,侵入我們的生活而渾然不知。
我多麽憤怒,我們竟然連個單純追夢的孩子,都無法保護。 環顧我們周遭發生的案件,有多少都是因爲人們的愚昧和視若無睹造成的? 如果我們不那麽自私自利,如果我們都能多管點閒事伸張正義,如果我們不畏不公不只想息事寧人,如果我們都能將心比心多關注他人…. 我們會看到一個才18嵗的孩子, 十八天間,在母親眼前被衆同修活活毆打淩遲虐待致死嗎? 這麽多曾經受到不當待遇而逃離的前會員們,爲何都噤若寒蟬,不敢也沒有人積極檢舉呢?是害怕,是自保,是檢舉也得不到救援嗎? 數年前,連學校都已成了宣傳道場,爲何沒有校方的人提出來呢? 光只是懷疑,沒有任何行動,有什麽用呢?
這些天,每囘看到畫面;那原來和其他孩子一樣開心唱著歌的高中男孩,最後竟是瘦骨嶙峋毫無意識的被拖拉到醫院外的擔架上 (當時,他應該已經死去了吧!)… 我心痛如千刀万剮,猶如我的孩子遭受一樣的下場般。
我不停地想著,那孩子在死前如何熬過,他心靈上巨大的驚恐無助和分分秒秒被淩虐的身體痛楚?當他還有意識時,是否想著爲何他的母親如此對待他? 這世界上,是否還有人想著他,愛著他? 他的上帝啊,爲何還未出現? ……
我真心希望,這孩子在被衆禽獸圍堵淩遲之前,就已經死絕了。至少,他不必孤零零地一人面對妖魔與地獄,不必忍受身心無以倫比的折磨,不必在過程中對愛失去了希望… 數夜,我都無法入眠。我可以聽到那孩子的心,在滴滴答答地淌著血。
孩子,我願為你分擔痛苦和悲傷。我為你祝禱,衷心希望你早已到了另一個安詳平和的地方,快樂生活著。 請將你在人世間所遭遇醜陋骯髒痛苦的記憶,全部化爲烏有,讓一切煙消雲散吧。
我看過你演奏吉他的樣子。我知道,你將成爲一個快樂美麗的天使。
~ by 倪端 NiDuan 2013.12.14
image via internet
essence and extramarital affair(香精與外遇)~ by 倪端
臺北某知名連鎖麵包店,標榜完全天然酵母製造、強調一切天然手工不加任何化工防腐劑,再加上藝人的加持投資和站臺,讓消費者瘋狂搶購趨之若鶩,短時間内火紅竄起在兩岸三地快速展店。 但這幾天,卻被香港一位原本也支持該麵包的消費者踢爆,懷疑該店的麵包香氣過重, 有使用香精之嫌⋯
對踢爆一事,業者開始極力否認,後在媒體的要求下說明,承認使用的是「天然香精」。這消息一出,的確產生了不小的負面效應。之後,業者在其官方網站 (如下附註)和店面門口張貼公告澄清,其中部分文字内容:「關於網路所指的「人工香精」,我們是使用天然食材製造的香料(香精),這都是食品衛生管理法規範下允許的合法添加物,也是現在全台灣95%烘培業,食品業,飲料業使用的合法添加物!」。
這回覆的過程,讓我聯想起多年前,香港國際巨星成龍婚外生女被爆料後所引起的大風暴,最後他被逼得在公開記者會上,提出一份似乎是對妻子懺悔及對大衆道歉的感性自白,最令人記憶猶新的那一句:「…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現已經成了名言。)
爲什麽要把『全臺灣95% 烘焙業』和『全天下的男人』都連在一起看呢?這個社會,已經太多事情黑白不分,一切全凴感覺行事了。迷信盲從,可以讓大家不計較真相,到最後這些黑白不分就是釀成大禍的主因。如果店家沒錯,就公開説明無畏無懼,扛起向大衆消費者釋疑的責任義務。如果所作欺騙不實,就趕緊道歉趕緊改正。
「香精」和「小三」這兩個事件乍看無關,但也的確有所關聯,因爲真相只有一個。我不是談香精和婚外情,那不是我今日的主題。我談的是誠實與擔當這件事。
若果,如該麵包業者所說,臺灣95%的烘焙業都用香精… 那末,其他的5%爲何沒有使用? 顯然,大家都知道「人工香精」會傷害身體,那麽請問「天然香精」是不是完全不傷身體?
才發生不久的毒澱粉事件,大家還記憶猶新吧。我們在那風波中學到一些知識;凡食品太Q太香,超過一個天然食物應有的原味標準特性,後來證明都有問題。 希望這位香港義勇消費者提出的『過香』質疑,只是虛驚一場,或者是該業者使用的天然香精,真的有啥神秘魔力讓大家瘋也似地跟進。
附註:パン達人手感烘焙 的申明稿内容,請直接點選。
PS。 歡迎閲讀後,留下您的想法和意見。 多謝!
YoKo Ono – 奇女子,小野 洋子!
大衆第一次認識她,是約翰.藍儂(John Lennon)和她陷入熱戀開始。Yoko Ono (小野 洋子) 本身是一位音樂家和前衛藝術工作者。約翰.藍儂曾經這樣描述自己妻子:「世界上最有名,卻最不為人知的藝術家;每個人都知道她的名字,可沒有人知道她做了什麼?」。
人們恨她,不折不扣地恨她。 在美國,甚至有人用她的名字當成動詞。 就像是過去,大家說“你今天Yahoo了嗎?”,和現今我們會說“你Google了嗎?”來取表明這兩個企業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分量。只是,當老美對妳說:“噢!你真YOKO !” 妳別高興的太早,這可不是褒獎而是貶抑的意思:”妳真是個破壞分子!”
因爲,對許多崇拜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歌迷來説,他們認爲Yoko Ono是讓全世界最無可取代的第一天團“披頭四“ 合唱團(the beatles)瓦解的摧毀者。
兩人在一起後,藍儂在表演事業及行徑上與先前“披頭四”時代大相徑庭,歌迷無法諒解Yoko獨佔藍儂,甚至覺得Yoko企圖左右並控制藍儂的音樂,連最後也將將藍儂被刺殺身亡的事,全總結式一面倒地歸罪於Yoko。
自從至愛的丈夫與最佳工作夥伴離世後,Yoko長達20多年過著幾乎隱居的生活,她不對任何羞辱誤解做解釋。她重新透過音樂和藝術創作,發展她自己的新人生。經過20年漫漫長日,“披頭四”的另一個天王成員保羅。麥卡尼 (Paul McCartney)終于出面澄清,説明樂團早有拆夥的計劃, Yoko完全不是大家口中所說的破壞者。
這麽多年的委屈,終于獲得平反。顯然,媒體與大衆都該還給Yoko Ono 一個公開的道歉。
註明:
( image via artnews.)